烏桕的功效
烏桕又稱木蠟樹、白烏桕、雅臼,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的根皮、葉。生于山溝、河邊、村邊、山坡疏林中或栽培。主要分布于中國(guó)黃河以南各省區(qū),北達(dá)陜西、甘肅。日本、越南、印度也有;此外,歐洲、美洲和非洲亦有栽培。其中以中國(guó)浙江為最多。根皮、葉夏秋季采收,洗凈,鮮用或分別曬干備用。

烏桕落葉喬木,高可達(dá)15米,各部均無(wú)毛而具乳狀汁液;樹皮暗灰色,有縱裂紋;枝廣展,具皮孔。葉互生,紙質(zhì),葉片菱形、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,長(zhǎng)3-8厘米,寬3-9厘米,頂端驟然緊縮具長(zhǎng)短不等的尖頭,基部闊楔形或鈍,全緣;中脈兩面微凸起,側(cè)脈6-10對(duì),纖細(xì),斜上升,離緣2-5毫米彎拱網(wǎng)結(jié),網(wǎng)狀脈明顯;葉柄纖細(xì),長(zhǎng)2.5-6厘米,頂端具2腺體;托葉頂端鈍,長(zhǎng)約1毫米。
烏桕可以殺蟲,解毒,利尿,通便。用于血吸蟲病,肝硬化腹水,大小便不利,毒蛇咬傷;外用治疔瘡,雞眼,乳腺炎,跌打損傷,濕疹,皮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