鳳尾蕨簡介
鳳尾蕨(學名:Pteriscretica L. var. nervosa (Thunb.) Ching et S. H. Wu ),又叫井欄草、小葉鳳尾草,植株高50-70厘米;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,粗約1厘米,先端被黑褐色鱗片;葉邊僅有矮小鋸齒,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常下延于葉軸,其下一對也多少下延;葉簇生,二型或近二型;禾稈色,有時帶棕色,偶為栗色,表面平滑;葉片卵圓形,一回羽狀;不育葉的羽片(2)3-5對(有時為掌狀),通常對生,斜向上,基部一對有短柄并為二叉(罕有三叉),向上的無柄,狹披針形或披針形,先端漸尖,基部闊楔形,葉緣有軟骨質(zhì)的邊并有鋸齒;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;葉干后紙質(zhì),綠色或灰綠色,無毛;葉軸禾稈色,表面平滑。
鳳尾蕨其實是歐洲鳳尾蕨(Pteriscretica L.)的變種,在我國分布廣泛,大都省份皆有分布,生石灰?guī)r地區(qū)的巖隙間或林下灌叢中。鳳尾蕨是花卉市場里面最常見的盆栽綠植。

除了鳳尾蕨,花卉市場還有不少其他品種,最容易混淆的有銀脈鳳尾蕨和銀線鳳尾蕨這兩種,別說一般花友,就是一些專業(yè)研究機構(gòu)和雜志也經(jīng)?;煜蚨覀兙桶堰@兩種做一對比。
銀脈鳳尾蕨(拉丁學名:Pteris ensiformis Burm.var.victoriae Bak.),又叫白羽鳳尾蕨,植株高可達50厘米。根狀莖細長,斜升或橫臥,葉密生,二型;與葉軸同為禾稈色,稍光澤,光滑;葉片長圓狀卵形,對生,稍斜向上,上部的無柄,下部的有短柄;羽片中央沿主脈兩側(cè)各有1條縱行的灰白色帶。小羽片對生,密接,無柄,斜展,長圓狀倒卵形至闊披針形,頂生羽片基部不下延,葉干后草質(zhì),灰綠色至褐綠色,無毛。分布于中國海南(崖縣、南山嶺)
上一篇:鳳尾蕨的鑒賞